「我就是喜欢循规蹈矩的生活」

每次想题目,我都喜欢先逛逛其他人的播客,看看大家都写了什么。短的文字写多了,似乎已经失去了想标题到写标题的能力。我记得在上小学还是初中的时候,遇到过一个爱跨行指导别人工作的班主任,他肯定是教理科的,具体教的什么我已经不记得了,但他很喜欢指导文科教学。记得有一次,语文老师刚说写文章不要开头写一段结尾写一段,中间一长段写过程,这班主任就说你们写作文啊,其实是有套路的!然后就把语文老师刚强调我们不要做的事情给说了一遍,我们提醒他他就嘿嘿一笑:原来现在不流行这个了。他还说过,写文章可以最后写标题!等文章写完了通篇看下来,你就知道标题该写成什么样了。果不其然,这话刚出口没两天,语文老师又把这种思想「批判」了一翻,可能是有的学生已经实际操作过一遍了吧。

写文章算是自由的,你只要起个标题,就可以书写任何你想写的内容。可生活不是,它剥夺了你写标题的权利,甚至文章的内容也不由你控制。你仿佛就像是《西部世界》里的机器人一样,一切皆不由你掌控。最近在 UNC 发生了一起枪击案,我为此尝试了写一篇关于它的新闻/评论。我在写的过程中很无感,仿佛它发生在天边一样,哪怕我当时就在距离他很近的地方,我也没有感受到太多的恐惧。我想这应该是我自己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。我一直很喜欢一个词「安全感」。甚至「安全感」本身给我一种安全感:我的生活有了依靠,我的日子有了指望,我的睡眠有了保障。我会做很多让我得到安全感的事,比如,过上自己认为的循规蹈矩的生活。

记得在刚来美国的时候,或者是之前,我爸曾经和我说,我总觉得你要先飞去美国一趟看看校园。但我实际上没有,我只是飞去了成都见了见未来的同学。很奇怪吧,我现在想想也很奇怪,为什么要飞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去见陌生的人呢?只因为我们未来将会是同学吗?我不知道,但我当时在成都玩的还挺开心的,大熊猫很可爱,成都的菜很好吃,朋友们也很友善。后来来到美国,我真的好喜欢交朋友,我会认识各种各样的人,参加各种各样的局,每天夜夜笙歌。在这个小州这么多年,我好像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,我上半年出于「安全感」选择继续待在这里读研究生,下半年的我想逃离这里去探寻新的生活。在这里已经不能给我安全感,它给我一种恐惧,一种被关在监狱里的恐惧。我过同样的季节,我去相似的海边,我看差不多的人,我看一样的红砖和无二的破败,这些不再让我感到安全,这些让我更加想逃离这里。探索本身也可以成为一种循规蹈矩。

前阵子见了很多网友,我看到这些人仿佛就看到了一根把我从深水中拉出的绳索,让我看到了「外面的世界」。虽然我每天高强度上网,去一些不一样的地方上网,但我浏览的内容是总会是算法计算后它认为我喜欢的,事实上也没错,我的确很喜欢,但它也让我变得狭隘与固步自封。我很开心我的网友他们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的地方,我们之间的经历,感受,和想法是不同的。这给了我久旱逢甘霖的感觉,啊,我终于有缘在现实生活中看到其他人的璀璨缤纷的人生了。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,我的世界是灰色的,我找了很多理由去合理化这种灰色,但我的潜意识告诉我,我没有办法活在每天都相似的生活之中,它是虚假的。

记得当时看《肖申克的救赎》时,我一直想不通,为什么最后Andy他离开监狱的前一天,脚上穿着皮鞋而没有人注意到。我现在仿佛明白了,在同样或者相似的环境下呆久了,人就会麻木,就会以为一切就应该这样。现在想想,Andy把自己锁在广播室放歌的行为,是多么地伟大和珍贵。

刚来 UNC 的时候,我很不习惯,我没有办法习惯坐公交去学校,我没有办法习惯校园里这么拥挤,我也没有办法习惯这一切。我花了很多个月去准备迎接这些变化,我甚至提前来 UNC 踩过点,但当我走进学校图书馆的那一刻,我意识到这些准备通通都没有奏效。我理所应当地像是一只无头苍蝇,在校园里迷失了方向。果然有些事情是无法做准备的,我现在才明白我爸爸当时和我说的话。

我会离开这里吗?终有一天。我会喜欢这里吗?我不知道。我会做些不一样的事情吗?也许吧。但我知道,无论我做再多准备都没有办法提前准备好「安全感」。循规蹈矩的生活不会让我更安全,就像看不见的远方不总会给人带来好运一样。

在起标题的时候,WordPress会提示我让我自定义一部分URL。我搜了词典才知道,原来循规蹈矩可以翻译为 good. 好新奇!
I no longer want to be good.

发表回复

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